又是一年春來早 赴會喜說春消息——代表委員暢談一年收獲與新年展望 |
已閱:2520次 發布時間:2017-02-06
![]() 特別觀察 2月5日,南京。立春之后陽光微露暖意涌動。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一年之計在于春,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肩負著全省人民的重托,積極為建設“兩聚一高”新江蘇獻計獻策,會場內外涌動著春消息。 建立國際智庫,把創新之火燃得更旺 去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學教授顧曉松作為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今天我主持”的嘉賓曾接受記者的訪談,建議高校加大力度點燃青年學子的創新因子,今年他依然聚焦創新中的科技引擎,建議江蘇實施院士協同創新工程,激發創新合力。 “我省院士高端人才資源豐富,院士協同創新載體基本完備。”顧曉松建議,實施院士融合創新研發計劃,由我省院士牽頭,與國內外院士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組建團隊合作申請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聘請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國內外院士到江蘇高校,加強江蘇高校“雙一流”學科發展戰略研究。他還建議,由我省院士領銜,國內外院士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深度參與,建立國際高端智庫,搭建融合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介服務平臺,促進高科技成果在我省重點園區和產業基地轉化和產業化。 省人大代表、團省委書記王偉說,圍繞“兩聚一高”目標,全省共青團將創新創業作為主攻方向,415家“蘇青C空間”為廣大創業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整合青年創新創業基金已達2.6億元。 返鄉創業青年是互聯網大潮中涌現的特殊群體,也體現了勞務輸出高層次返流的特征,但返鄉青年創業在平臺建設、項目推進上還面臨瓶頸。王偉建議有關部門聯手,在政策扶持、創業載體建設、電商集群等方面推動返鄉青年創業,為實現“兩聚一高”貢獻青春和智慧。 供給側改革,要有“轉”的自覺和“干”的行動 省委書記李強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大會的講話中說,推進“兩聚一高”實踐,不僅要有“轉”的理性自覺,把江蘇發展更好地轉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軌道上來,更要有“干”的實際行動,以務實求實落實的作風和干勁,干出過硬成果,干出人民滿意的業績。省政協委員、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蔣東良對此有較深的體會,他說,聆聽李強書記的講話,十分振奮,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企業要更加自覺地“轉”、更加扎實地“干”。 制造業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陣地,江蘇制造業的主體是面廣量大的民營企業。蔣東良說,全省民營制造業產業規模大、貢獻多,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民營制造業面臨重復建設、產品同質化、產能總量過剩的問題,支持鼓勵民營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效應沒有充分顯現。他建議制定江蘇省民營制造業、新興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鼓勵和引導民營制造企業運用先進實用技術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創新經營模式,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共建共享,全面小康不讓一人掉隊 省人大代表、邳州市委書記陳靜5日下午報到,一到房間就開始整理建議。他說:“又是一年春來早,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聚一高’奮斗目標,為蘇北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惜時惜機遇,特別想爭分奪秒為蘇北的發展、為江蘇的發展再議再促。”陳靜說,蘇北不僅要注重經濟發展,更要看到與經濟增長同步的各群體利益訴求,以及社會治理和公共空間治理的新課題。全省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夯實基礎,用好“民聲通”平臺,讓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公共空間和公共收益的守護者,妥善調處各方利益訴求,廣泛凝聚強大合力。 省人大代表、張家港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總裁郁霞秋說,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社會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更為突出,而農民的健康問題更值得關注,很多貧困家庭都“因病致貧”,一場大病可能就會拖垮一個家庭,新的一年希望政府在醫保投入方面有更大的“福利”。 文化引領,摘掉“有色眼鏡”實現發展公平 觀念的歧視,正越來越成為看不見的“天花板”和“絆腳石”,代表委員呼吁,社會建立新的公平機制,讓所有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發展的公平機會。 省婦聯主席繆志紅代表心系半邊天的權益和發展。她說,作為科教人才強省,江蘇在校女大學生的數量和比例一直居于全國前列,然而女大學生面臨著更多價值沖突、心理困惑和學習生活壓力,往往在工作和婚后就產生心理惰性,缺乏進一步努力的精神動力。 繆志紅建議教育廳等相關部門建立起引導女大學生思想的工作機制和載體,加強對女大學生的技能培訓、實習鍛煉、就業創業幫扶、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婚戀觀引導,提高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能力和信心,以制度防范和消除性別歧視以及女性晉升發展的“天花板”現象,調動女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和發展動力,促使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 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利用業余時間參與“自閉癥兒童就學狀況”的調研。他建議,江蘇應建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制度”,并在更多學校配備有特殊教育背景的專職教師,進一步完善自閉癥等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情況評估機制,切實推動自閉癥兒童融入正常教學。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沈崢嶸 『關閉本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