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2117次 發布時間:2017-02-07

蔣東良委員代表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發言
制造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陣地。江蘇制造業的主體是面廣量大的民營企業。近年來,全省民營制造業產業規模大、貢獻多,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民營制造業中的問題和困難已十分突出,黨委、政府應給予高度關注。 一是產業層次偏低。一方面,大多數民營制造企業仍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加工制造產品的層次和附加值低,依賴低成本、低價格的手段,很難形成產品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能力不強,企業的產品質量主要依靠進口高科技裝備來保證。即使這樣,全省民營制造企業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企業產能過剩。多年來,各地競相上馬制造企業,導致規劃無序、重復建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能總量過剩。同時,受國際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現在,不僅傳統產業過剩,而且在新興產業領域,也存在著為搶占先機急于投資、“一哄而上”的現象,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三是政策效應不佳。支持鼓勵民營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散落于各個不同的部門,造成政策多而散。有些政策缺乏跟進和細化措施,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政策效應沒有充分顯現。有的政策在出臺時,就附加了限制條件,導致不少中小企業很難享受到政策的“紅利”。 為此,我們建議: 一、加強產業規劃 引領應依據省“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制定江蘇省民營制造業、新興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規劃要定位高端,立足長遠,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引導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在鼓勵傳統產業去產能、調結構的同時,也要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實施嚴格的科學規劃。同時,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以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要積極梳理現有政策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產業、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生產成本,保企業贏利、促經濟發展。二要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渠道。在政府投資基金中適當增加創業創新項目投資資本的供給,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資本支持。鼓勵民營制造企業積極探索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吸納民間資本參與,引導企業進入創業板、“新三板”等資本市場融資。三要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積極運用市場化機制,放開市場準入,形成良好的社會資本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入和運營環境,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提高民間投資質量,有針對性的支持、促進民間資本更多地投向先進制造業、生產型服務業和新興產業。 三、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要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構建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政產學研合作的活力和成效,科研院所要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選準研發項目,確定研發方向,努力與企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合作機制。鼓勵和引導民營制造企業圍繞市場需求,積極運用先進實用技術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新產品開發,創新經營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培育骨干龍頭企業 要加強民營制造業的政策引導,著力扶優扶強骨干企業。強化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積極培育自主品牌。鼓勵企業間并購重組,深化產業合作,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中型骨干民營制造企業。引導支持龍頭企業運用全球創新資源,積極研發核心技術,制定國際標準,不斷提升民營制造業和產品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發言人單位和主要職務: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江蘇宜安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