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另起爐灶還是另換頭腦 |
已閱:2636次 發布時間:2017-02-18
來源:中國江蘇網—新華日報 作者:王世停 2017-02-18 “成本優勢已經失去,優勝劣汰正在開始,傳統行業創新轉型火燒眉毛。”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省建筑安裝行業協會會長蔣東良在談到“聚力創新”時提出這樣的判斷。以蔣東良所在的建筑安裝業為例,這一行業為我省經濟發展特別是富民安民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省形成了一批有影響的企業,如今,這些企業一方面長期滯留在價格競爭的低端;另一方面,基建投入萎縮又為這些企業關上了“高速公路的閘口”。我省傳統行業的企業很多,創新轉型不可能全部另起爐灶,那么,打開這道“閘口”的金鑰匙究竟在哪? BIM技術,在電腦里蓋房子裝管子 2016年11月2日,中國安裝協會主辦了一場“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機電工程觀摩”,與一般項目竣工后再邀請觀摩不同,這次選在了施工中途,沒有裝飾板的遮擋,建筑的內部安裝構造一覽無余。“我們使用了國際先進的BIM技術,把各項技術規格參數輸入,在電腦里就可以蓋房子、立柱子、裝管子,通過‘虛擬施工’,實現智慧建造。”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它不是簡單地將二維圖紙三維模型化、數字化,而是通過數字信息進行集成應用,可以使建筑工程效率顯著提高、風險大幅度降低。工程完成后,還會生成全套數據檔案,進行數據化管理,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江蘇建筑安裝行業龍頭老大、江蘇宜安建設技術總工程師史永峰介紹說,在歐美發達國家,沒有BIM是不準參與招投標的,但在國內這才剛剛起步。江蘇宜安建設承擔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等教育發展大廈,正是靠首次運用BIM技術,一舉拿下公司產品史上第十二個魯班獎。 江蘇是建筑安裝大省,中國安裝協會會長田秀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對建筑安裝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建筑工人+平面圖紙”的原始階段,隨著現代建筑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環保和節能減排的壓力越來越大,能不能主動運用創新的技術,已成為傳統建筑安裝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 交付≠完工,價值鏈后延空間大 交付≠完工。在蔣東良看來,傳統建筑安裝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價值鏈后延——不但建設安裝,還要為客戶運營維護,形成長效的利潤獲取創新模式。與之不謀而合的是,早在2014年,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到了這一點。但是,身處傳統行業的一些企業,有多少開始價值鏈后延? “由專業的、有資質的建筑安裝企業承接建筑維保,這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田秀增說,目前,國內多數業主單位都是工程交付后再自己組建維保人馬,效率低,成本大。相比之下,建筑安裝單位更加熟悉樓宇構造、管線布局和功能分區,根據測算,維保業務外包的成本可降低50%以上。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維保資質的建筑安裝企業,江蘇宜安承接的美國強生、米其林實驗室等世界500強訂單,其中有不少在工程交付后,又承接其建筑維護保養業務,成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極。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國內建筑維保的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千億。尤其在宏觀經濟低迷、基建市場縮水的當下,建筑安裝行業產業鏈向兩端拉長延伸,從前端的設計策劃到后端的閉幕維保,為客戶創造“全過程價值”,可有效突破發展的內外部瓶頸。 送來快遞,可同時帶走垃圾 省兩會上,蔣東良委員在發言時講了一個故事:早上,手機收到快遞員發來的一條微信,“中午有一個快遞送到您家里,方便的話把家里的垃圾袋放在門口,我們送完快遞后會幫您帶走。”這讓他非常有感觸——只要思維創新,傳統行業就能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力。例如,以往大型建筑安裝業都會儲備幾個“面子工程”,在參與招投標時作為附件資料。但和世界500強企業訂單談判時,對方不是看你的過往成績,而是要求提供幾處正在施工的工地,目的就是看你有沒有創新。 “沒有傳統行業,只有傳統思維。”蔣東良認為,聚力創新應該是全方位、全行業的。創新大潮下,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因循守舊。不能看到IT、新能源就認為是新產業,看到建筑安裝就是舊產業。據于此,他在連續五年的省兩會上都上交提案——呼吁省級層面設立優秀企業評定標準。他認為,不能憑行業區分是否創新,而應該從思維創新、管理創新、科技成果、市場實績等方面劃定指標,政策扶持也從“創新前”向“創新后”轉變。
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201702/t20170218_77874.shtml 『關閉本窗口』
|
|